2025-04-23
用两个字总结最近发生的新闻大事,“关税”可谓是最合适的两个字了。自特朗普第一次当选总统到二次上任,关税大棒一直是其阻碍中国发展的重要工具,从最初的基础关税、301关税、201关税到所为的“芬太尼关税”、“报复性关税”等等,时至今日,美国对中国征收的部分品类的关税居然高达245%,而中国也不是怕事的,立刻针对美国发起反制,征收125%的对等关税。受其影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芯片产品也将被征收125%的关税。
关税战争,华强北面临危机
中国是芯片的消费大国,但是芯片的国产化程度却比较低,对美国的依赖较大,因为125%关税的关系,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深圳华强北可谓如同秋风扫落叶,一片萧瑟的景象。
专做CPU的店铺直接关门不干了,而一些销售模拟芯片的店铺还在硬撑着,不过也是店铺开着门,却不营业的情形.....从美国进口的芯片本来就贵,加上125%的关税,等同于翻倍的成本,传递给买家的售价可能翻了三倍不止,这样的售价下市场萧条就如同和尚头上长疮 ——明摆着。
危机中孕育着机会,一场饕餮盛宴正在开启
然而,危机也是机会,在华强北的某些角落,某些老板的脸上的笑容却再也止不住,仿佛把“终于掏上了”刻在脸上了。这些老板干的不是别的,也还是芯片,不过是倒卖。而靠着芯片倒卖,在上一轮芯片缺货危机中,在深圳湾买了别墅的华强北老板比比皆是。而此次关税风波,部分芯片品类出现缺货已经是必然事件,对于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能不让他们喜笑颜开呢?!
长期以来,英特尔、美光、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安森美等芯片厂商的产品制霸着中国市场,国内短期内难以找到可以替代的产品,而这也给了经营这些公司产品的商家此时疯狂囤货的底气,这个时候他们纷纷暂停报价和交易,增加市场缺货程度,借以推高市场售价获取暴利。而他们囤货、暂停交易的行为又增加了想增加芯片库存用于后续产品生产的企业想买却买不到的焦灼情绪,这些企业只能纷纷加价购买,而商家看到这种情况更是增加了囤货不出的的信心,于是芯片市场的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芯片的流向通常是这样的:厂家生产出来给到代理商,代理商给到分销商,分销商再给到终端客户,也就是需要芯片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类型企业。而华强北商家扮演的是分销商的角色。这么看来,华强北商家看来也要受制于芯片原厂和代理商。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错了。在上一轮芯片缺货过程中,生产厂家和代理商都没货,华强北商家却有货,这才是他们牛逼之处--他们的货源十分广泛,除了上级代理商和原厂的渠道,还有二手拆机回收渠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它渠道。
代理商下场,争夺暴利蛋糕
马克思曾言:“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而现在芯片的暴利已经是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种情形下,引来了更多眼红的资金,这些资金除了几千万资金小打小闹的散户外,还有过去地产、旅游、能源等行业的大佬,他们被芯片倒卖市场惊人的利润率所吸引,纷纷把资金砸进华强北,疯狂扫货知名的高端芯片,并伺机卖出来获得巨额利润。
而处在更上游的芯片代理商,他们能获得更优质的一手货源,成本价也低很多。面对下面分销商赚得盆满钵满的情形,他们会想为什么我自己不这么做呢?。以自身生产服务器,同时又是芯片行业的举足轻重的代理商XX为例,他们预测英伟达H20芯片(该芯片是英伟达为符合美国2023年出口限制而推出的中国“特供版”产品,性能仅为旗舰芯片H100的15%,但仍是中国市场可获取的最强AI推理芯片)可能会随着特朗普的再次上台而重新被禁,于是在去年的第三、四季度就已经开始囤积该芯片产品,而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关税上涨如期而至,而该芯片也在4月15日遭美“无限期”出口管制,未来一块H20芯片卖多少钱无人知晓,但毫无悬念的该代理商今年的业绩报表会格外亮眼。
需要芯片的企业怎么办?
全球贸易摩擦、关税大幅上升、市场供需失衡,这是一场危机,但正如前文所述,机会往往孕育着新的机会,需要芯片的中国企业不妨把这次危机当做供应链韧性升级的机会。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
一、优化采购策略,减少被动依赖
1、 全球多元化供应链,减少单点依赖
尽量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增加与欧洲(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日韩、中国台湾(如联发科、瑞昱)、中国大陆本土厂商(如中芯国际、寒武纪、兆易创新等)的合作,降低对美系芯片依赖。例如,汇川技术已通过引入多区域供应商缓冲关税冲击。
通过墨西哥、越南等低关税地区设立分厂或采购中心,利用美国与墨西哥的半导体合作政策转移关税压力,同时突破美国未来可能的更进一步的出口管制。
2、建立“战略备货池”
对关键芯片进行中长期储备计划,提高拿货数量级,让直接对接原厂或一级代理商,跳过囤货中间商成为可能,避免过分依赖“现货市场”被高价收割。
与多个渠道签订备货协议,以减少单一渠道风险。
与代理商签订长协价协议,锁定未来6-12个月的采购价格,对冲关税波动及不合理涨价风险。
3. 转向二手市场(拆机芯片)
建立二手芯片质检体系,与信誉良好的二手拆机渠道合作,获取严格质检后仍可用的芯片,在紧急情况下可短期使用。
二、加强技术研发和国产替代
1. 推动“去美化”
对现有产品进行设计迭代,调整架构或标准,使用国产或非美系兼容芯片。另外警惕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出口管制,企业应尽快筹备替代方案。
2. 推动芯片适配合作
与国产芯片厂合作,共同开发可替代解决方案(如将原用Intel的系统转向龙芯/飞腾/兆芯等平台,如国产的平头哥玄铁C910、华为昇腾910)。
通过算法优化减少芯片用量,如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至一颗SoC芯片,降低采购成本。
三、联合抱团,提升议价与风险抗压能力
联合相关企业,建立采购联盟,发起“芯片需求池”计划,通过规模化采购压低价格,获取优先供货权。
四、成本转嫁
价格联动:与下游客户签订“关税成本分摊协议”,根据实际税率调整产品价格。并在合同中注明,如因芯片等零部件涨价超合理水平,需要重新议价等等。
产品升级:将关税成本、零部件涨价成本转化为产品溢价,如推出“升级版”,通过性能优化提升售价。
面对关税战与市场乱象,企业需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创新”,通过国产替代、供应链重构和政策借力构建韧性体系。短期内可通过多元化采购和库存管理缓冲冲击,中长期则需深度融入国产技术生态,将危机转化为技术自主的契机。
全球数据中心租用托管、GPU算力采购和部署、AI大模型搭建,欢迎咨询交流。
欢迎扫码联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