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已生效,中国出口企业请注意规避

2025-03-19

近期,无人机巨头大疆率先实施"准点清场"制度,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每晚九点巡查办公区域,督促员工及时下班。

无独有偶,家电巨头美的也宣布每日18:20后所有员工必须离岗,并明令禁止员工晚餐后折返工位加班。

而传统白电巨头海尔也宣布强制执行双休制度,禁止周六来公司,周末也关闭公司食堂,员工确需加班须提前一周提交申请。

......

要知道这些大厂夜晚经常灯火通明的,怎么突然HR要开始赶人下班了?

据有关报道,这可能跟《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有关。2024年11月19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该条例,并于11月20日正式生效的。

该条例主要内容:

1、定义“强迫劳动”:指国际劳工组织第29号公约第2条定义的强迫或强制劳动:以惩罚强迫劳动。注意不包括:军事、公民义务、服刑、危及人类存亡的紧急情况的工作。

注:《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简称第29号公约)是1930年6月28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1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的公约。2022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该公约,并于同年8月12日,向国际劳工组织递交了中国批准《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的批准书。

2、明确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和出口使用强迫劳动制造的商品,涵盖所有行业及供应链各阶段的产品。

简而言之,只要产品中包含了强迫劳动而生产的零部件,那么产品不得在欧盟销售。而欧盟市场对于上述的大疆、美的、海尔等等大厂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该条例的威慑力,本质上是市场逻辑的精准打击。而国内大厂近期宣布强制不加班,可能的原因有:

低情商:这是对欧盟出口市场价值的理性妥协。

高情商:这是对员工的人性关怀,反内卷。

当然,有声音也在质疑,认为欧盟在演戏,质疑这个条例实际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通过设置非关税壁垒,以“劳动标准”为由打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为本国企业争取市场竞争力。

不管真相是什么,我们不妨评估自身,避免授人以柄:

1、对于出口欧盟的企业:企业应该马上全面评估自身的整个供应链,检视直接供应商和间接供应商任何可能涉及违反该条例的环节,避免因供应商的问题导致自身产品被连累。

2、对于不直接出口欧盟的企业:企业产品可能通过多层供应链最终进入欧盟市场。虽然企业本身未直接出口,但作为供应链企业如果存在违反该条例,那么可能会连累企业的客户,面临失去客户订单的风险,所以也需要自我检查。

海外法律法规复杂多变,企业如何在商标、专利、品牌保护方面做好规避和应对?海域云愿跟大家分享经验心得,如有相关问题,请拨打400电话,会有专业顾问为您解答!